车轮滚滚,汽笛长鸣。70年前,为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,10万余名民工、3万余名军工筑路队成员参加修筑成渝铁路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百废待兴,筑路大军在没有一点机械设备的情况下,靠着手中的铁锤、钢钎、扁担等原始工具,仅用两年时间,建成这条505公里的铁路。当时修筑这条铁路到底有多难?铁路建设奇迹是如何炼成的?
车轮滚滚,汽笛长鸣。70年前,为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,10万余名民工、3万余名军工筑路队成员参加修筑成渝铁路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百废待兴,筑路大军在没有一点机械设备的情况下,靠着手中的铁锤、钢钎、扁担等原始工具,仅用两年时间,建成这条505公里的铁路。当时修筑这条铁路到底有多难?铁路建设奇迹是如何炼成的?
“你们要准备好,一手拿枪一手拿镐,克服困难,坚持把这条铁路修通。”1950年6月12日,成渝铁路开工典礼现场,在主席台上的一席发言,让年仅18岁的孙贻荪记忆深刻。
开工典礼一结束,5个军工筑路总队就奔赴成渝铁路各施工段。中铁八局退休职工孙贻荪说,他是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总队直属二团参谋,负责协调整个铁路修建工作的进展,并参与铁路的修建,第一总队共1万余人,负责重庆到永川段的筑路任务。
“当时生活非常艰苦,大家住的用竹子搭建的临时工棚,几乎顿顿都吃南瓜和高粱米饭。”孙贻荪说,他们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干活,晚上干到很晚才回来,没有鞋子就打光脚板。
建设初期,由于铁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匮乏,只能就地取材。钢轨靠自己轧制,炸药用土法自制,没有运输机械,他们肩挑手捧,进而自造小车翻板自卸;缺乏起重设备,他们就设计带链葫芦滑车,设计缆绳吊车。甚至做枕木的部分木材也是由沿线群众自发捐赠,这些木材中,不乏香樟、楠木等名贵木材,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锯成枕木送到工地。
“有一次,我跟随通信连去重庆到江津一段架设电话线,工作完成后在泥壁沱一个老乡家吃饭时,就差点遭遇土匪的袭击。”孙贻荪说,幸好当时有老乡及时赶来提醒,他们提前准备好,才将土匪剿灭。
1952年7月1日,成渝铁路宣布正式开通,第一声汽笛响彻巴蜀,孙贻荪心情十分激动。那一天,天还没亮他就起来,提前占了个好位子,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。
“我们是1950年8月12日在当时的巴县县政府(现鱼洞)集合,步行一天到了永川,17日到达工地,休息了两天,就开始修路。”说起修筑成渝铁路的点滴,96岁的李泽渊老人记忆犹新。
“我们二中队30多人,主要负责修筑邮亭铺(现大足)车站。”李泽渊说,当时条件非常艰苦,大家都住在附近村民家中,用谷草铺在地上睡通铺,每天早上5点起床,7点出发上工。筑路的工具就更简单了,铁锤、洋镐、钻子、钢钎、斗车……很多还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。
李泽渊说,当时他用斗车运石头,要徒手捧着30多斤的石头一块一块往斗车上放,一车要放30多块。时间久了,手和肚皮上都磨起了老茧。
当时开山放炮的方法也很原始,一人掌钎一人抡锤,一锤打下去钢钎转动一下,效率极低。靠着这些最原始的工具,只用了8个月时间,硬是将30多米高的大山挖平,将铁路路基填平夯实,并顺利通过验收。
邮亭铺车站修好后,他又转战去修筑另一个车站。“当时条件也同样艰苦,吃饭都在工地上,5个人一桌,白米饭下胡豆,管饱。”李泽渊笑着说,为了鼓舞士气,队长还教他们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。为了早日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,大家铆足劲拼命干,没有一丝怨言,又奋战了7个月。最后,在3个中队中,他们率先完成了修筑任务。
因为表现优秀,李泽渊破格被当时的重庆铁路局录用,成为一名“铁路人”。1952年7月1日,得知成渝铁路开通的消息,李泽渊兴奋不已。随后,他与工友先后辗转永川、朱杨溪、大足邮亭铺、内江椑木镇多地修筑信号基础设备,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铁路信号工人。
在65岁黄建国的家中,珍藏着一枚“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”。这是70年前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时,黄建国的父亲黄仲铭收获的一份珍贵纪念。
“这枚纪念章见证了父亲为成渝铁路建设的辛苦付出。”黄建国说,父亲在世的时候,时常握着这枚纪念章给他讲述修建成渝铁路的往事。
那时候,黄仲铭只有17岁。成渝铁路因为建设需要在沿线招用大量工人,黄仲铭加入了建设队伍,从此和铁路结缘。
黄仲铭参与建设的路段是从小南海到内江。重庆山多,建设中开山爆破是常有的事。但是成渝铁路尽量只“开山”,不“穿山”。
黄建国的父亲曾告诉他,成渝铁路之所以沿江而建,一是可以让建设物资走水运,节约运输成本。更重要的是,能够大大减少开凿隧道,节约建设成本。
“那时候,铁路建设很辛苦,但是大家都充满干劲。”黄建国说,成渝铁路建设几乎是每天24小时不停工。施工现场分了白班和夜班,有时候为了赶工期,他的父亲和工友们主动要求白班夜班连着上,只为早日修好铁路。
车轮滚滚,汽笛长鸣。70年前,为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,10万余名民工、3万余名军工筑路队成员参加修筑成渝铁路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百废待兴,筑路大军在没有一点机械设备的情况下,靠着手中的铁锤、钢钎、扁担等原始工具,仅用两年时间,建成这条505公里的铁路。当时修筑这条铁路到底有多难?铁路建设奇迹是如何炼成的?
“你们要准备好,一手拿枪一手拿镐,克服困难,坚持把这条铁路修通。”1950年6月12日,成渝铁路开工典礼现场,在主席台上的一席发言,让年仅18岁的孙贻荪记忆深刻。
开工典礼一结束,5个军工筑路总队就奔赴成渝铁路各施工段。中铁八局退休职工孙贻荪说,他是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总队直属二团参谋,负责协调整个铁路修建工作的进展,并参与铁路的修建,第一总队共1万余人,负责重庆到永川段的筑路任务。
“当时生活非常艰苦,大家住的用竹子搭建的临时工棚,几乎顿顿都吃南瓜和高粱米饭。”孙贻荪说,他们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干活,晚上干到很晚才回来,没有鞋子就打光脚板。
建设初期,由于铁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匮乏,只能就地取材。钢轨靠自己轧制,炸药用土法自制,没有运输机械,他们肩挑手捧,进而自造小车翻板自卸;缺乏起重设备,他们就设计带链葫芦滑车,设计缆绳吊车。甚至做枕木的部分木材也是由沿线群众自发捐赠,这些木材中,不乏香樟、楠木等名贵木材,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锯成枕木送到工地。
“有一次,我跟随通信连去重庆到江津一段架设电话线,工作完成后在泥壁沱一个老乡家吃饭时,就差点遭遇土匪的袭击。”孙贻荪说,幸好当时有老乡及时赶来提醒,他们提前准备好,才将土匪剿灭。
1952年7月1日,成渝铁路宣布正式开通,第一声汽笛响彻巴蜀,孙贻荪心情十分激动。那一天,天还没亮他就起来,提前占了个好位子,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。
“我们是1950年8月12日在当时的巴县县政府(现鱼洞)集合,步行一天到了永川,17日到达工地,休息了两天,就开始修路。”说起修筑成渝铁路的点滴,96岁的李泽渊老人记忆犹新。
“我们二中队30多人,主要负责修筑邮亭铺(现大足)车站。”李泽渊说,当时条件非常艰苦,大家都住在附近村民家中,用谷草铺在地上睡通铺,每天早上5点起床,7点出发上工。筑路的工具就更简单了,铁锤、洋镐、钻子、钢钎、斗车……很多还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。
李泽渊说,当时他用斗车运石头,要徒手捧着30多斤的石头一块一块往斗车上放,一车要放30多块。时间久了,手和肚皮上都磨起了老茧。
当时开山放炮的方法也很原始,一人掌钎一人抡锤,一锤打下去钢钎转动一下,效率极低。靠着这些最原始的工具,只用了8个月时间,硬是将30多米高的大山挖平,将铁路路基填平夯实,并顺利通过验收。
邮亭铺车站修好后,他又转战去修筑另一个车站。“当时条件也同样艰苦,吃饭都在工地上,5个人一桌,白米饭下胡豆,管饱。”李泽渊笑着说,为了鼓舞士气,队长还教他们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。为了早日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,大家铆足劲拼命干,没有一丝怨言,又奋战了7个月。最后,在3个中队中,他们率先完成了修筑任务。
因为表现优秀,李泽渊破格被当时的重庆铁路局录用,成为一名“铁路人”。1952年7月1日,得知成渝铁路开通的消息,李泽渊兴奋不已。随后,他与工友先后辗转永川、朱杨溪、大足邮亭铺、内江椑木镇多地修筑信号基础设备,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铁路信号工人。
在65岁黄建国的家中,珍藏着一枚“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”。这是70年前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时,黄建国的父亲黄仲铭收获的一份珍贵纪念。
“这枚纪念章见证了父亲为成渝铁路建设的辛苦付出。”黄建国说,父亲在世的时候,时常握着这枚纪念章给他讲述修建成渝铁路的往事。
那时候,黄仲铭只有17岁。成渝铁路因为建设需要在沿线招用大量工人,黄仲铭加入了建设队伍,从此和铁路结缘。
黄仲铭参与建设的路段是从小南海到内江。重庆山多,建设中开山爆破是常有的事。但是成渝铁路尽量只“开山”,不“穿山”。
黄建国的父亲曾告诉他,成渝铁路之所以沿江而建,一是可以让建设物资走水运,节约运输成本。更重要的是,能够大大减少开凿隧道,节约建设成本。
“那时候,铁路建设很辛苦,但是大家都充满干劲。”黄建国说,成渝铁路建设几乎是每天24小时不停工。施工现场分了白班和夜班,有时候为了赶工期,他的父亲和工友们主动要求白班夜班连着上,只为早日修好铁路。
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网络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