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C,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,其在保留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原有功能的基础上,融合PC技术,逐步提升产品的功能与控制能力,既具有PLC的可靠性、使用便捷性、长寿命等优点,又具备PC的计算能力好、可连接网络、可与第三方软件兼容等优点,是一种多功能工业用自动化控制器。
由于集成了更多的硬件与软件,与PLC相比,PAC的逻辑、运动、视觉等功能得到改进,控制能力逐步提升,功能更广泛,性能更为强大,并且保持了PLC简单易用的优点,能够实现更复杂的操作。PLC虽然可编程,但架构固定,灵活性有限,而PAC用户都能够按照应用场景需求来做组合、搭配,灵活性更优。
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装置,具有不可或缺性。在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背景下,企业对控制器的功能多样化、软件硬件兼容性、数据分析与存储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逐步的提升,传统的PLC已不足以满足需求,需要额外扩展处理器、网关网卡、专用软件等软硬件,增加了企业负担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PAC被提出。
PAC将PLC、DCS(分散式控制管理系统)、RTU(远程终端单元)、PC等融合于一体,其优点包括计算能力更强、控制能力更优、安全性更高、可实时分析、可数据反馈、可存储数据、快速联网、运行稳定等。PAC是PLC的升级产品,未来,PAC凭借优良的综合性能,有望逐步取代PLC,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场景范围将不断拓宽。
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22-2027年中国PAC(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)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》显示,PAC可以大范围的应用在半导体、电子电气、钢铁、汽车运输、机械设备、医药、餐饮、新能源、电力、化工、石油、天然气、建筑、环保、航空航天、国防等众多领域中。2015年以来,我国PLC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139亿元。若PAC逐步取代PLC,其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增大。
新思界行业分析的人说,在全世界内,PAC相关生产商主要有美国奥普图(Opto22)、美国通用电气(GE)、美国国家仪器(NATI)、美国罗克韦尔(Rockwell Automation)、美国伊顿(Eaton)、美国德州仪器(TI)、德国倍福(Beckhoff)、德国西门子(Siemens)、法国施耐德电气(Schneider Electric)、中国台湾泓格科技(ICP DAS)、中国台湾研华科技(Advantech)、中国台达电子(Delta Electronics)等。